【記者戴英薇/屏東報導】 在現代的快節奏生活中,高壓環境使自律神經系統無法正常運作,導致失眠、消化不良、心悸等症狀。52歲的A先生,在某國營企業任職已超過20多年,去年初因為公司政策緣故,被迫離開原本熟悉的職務,開始到新的部門工作,因需從頭學習及適應而感受到龐大的壓力,這一年來陸續出現情緒低落、肌肉緊繃、煩躁易怒、失眠、胸悶心悸、腸胃不適、疲勞、注意力無法集中等情況,因發現自己開始對於上班感到恐懼,假日鮮少出門,與家人關係也逐漸緊張,而到醫院求助。屏東醫院精神科田鴻誠主任醫師表示,壓力在醫學上並無專有定義,任何可能使身體失衡的威脅都算壓力,壓力是一種個人主觀的感覺,發生於當個人的內外在環境產生某種變化或要求,且程度超過個人能力與可用資源所能解決因應之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反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身體所需承受的任何負荷或消耗均可視之為壓力,若不予理會,最終還可能引發疾病。▲陳筱茜心裡師說明自律神經檢測。(圖/屏東醫院)心理治療的部分,可提供不想依賴藥物的民眾另一個有效的治療選擇,臨床心理師會透過評估個案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可能是生活壓力、人格特質、負面人際經驗、睡眠困擾等),根據個別問題予以量身打造特定的改善計畫,包括:情緒調節、睡眠改善、行為策略、壓力抒解等。另外臨床心理師也會探討可能影響症狀的生活模式、思考型態,輔以適當的心理治療策略,幫助病人在生活上有適當的壓力管理能力。自律神經失調絕非不能痊癒,只要透過正確的評估並接受適當的治療計畫,擾人的症狀一定可以根治,找回自信、愉快的生活方式。屏東醫院院長王森稔表示,在社會發展程度愈高的國家,民眾心中的壓力也愈重。長期處於高壓狀態下,自律神經失調的問題就愈容易產生。目前屏醫預訂12月可完成各項醫療設備的建置,提供民眾自律神經檢測與治療服務。民眾可透過身心科/精神科門診,經由專業醫師診斷與藥物治療,必要時可轉介臨床心理師進行檢測與生理回饋治療,讓民眾覺察影響身心之壓力源,以及學習放鬆技巧等,俾能建立健康生活型態。